
一月初,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在其年报结尾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随着供应链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汽车产业正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威胁。”他说的不是竞争者,而是欧盟本身。奔驰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而欧洲委员会则“磨刀霍霍”地盯上了中国。冯德莱恩已公布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一旦发现“有损公平”,欧委会接下来将对中国的电动车征收额外的税收以阻止其大规模涌入欧洲。
早些时候,德媒体引述英国智囊机构「政经研究所」的一份预估报告,得出结论:如果欧盟胆敢对中国电动车“动手”,中国商务部肯定会做出相应反应,而首当其冲的将是德国品牌。德国轿车占中国汽车使用者的26%(2022年),若相应提高税率,其影响将更为显著。这也是为什么奔驰宝马等汽车厂商都在与政府的博弈中苦苦挣扎的原因,而欧洲的新能源企业却在敦促欧盟对中国“动手”,他们认为,想要让中国的品牌崛起,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从中国市场中剔除。
奔驰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22号在会上向欧盟发出了警告:很明显,如果欧盟委员会决定采取进一步打击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将对欧洲经济体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他说,本组织有能力战胜各种宏观经济困难,但是目前的经济气候是不确定的,而且欧洲的贸易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康林松的发言前德媒已经报导,欧洲委员会对于(中国)是否采取最终步骤仍然“犹豫不决”,他们正在衡量中国会不会回击,会给欧盟带来多大的冲击。
欧盟方面表示,如果这份“危险文件”发布,将阻止中国的电动车进入市场,将给中欧之间的贸易带来无法挽回的冲击。拜登政府曾数次规劝欧洲对中国进行“去依赖化”,以消减中国出口的动力。但是,如今,欧盟却陷入了困境:欧洲在丢掉俄罗斯市场后,如果又将自己封闭起来,那么,它将无法仅依靠与美国的贸易而生存。康林松认为,如果这场贸易战爆发,那么德国和欧洲的汽车业都会受到影响,一个行业可能会波及到所有行业,那么欧盟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此外,德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预期仍将继续下滑,但各家公司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进口持不同看法。例如星期二,西门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提议,对中国“下狠手”,启动一项新的环保能源门槛保护计划,将中国公司排除在欧洲之外。对于这一点,有评论说:“就算那些公司领导人对中国再友善,只要欧盟开始行动,中国也不会袖手旁观。”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公司能够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对抗中国的话,欧洲很可能会第一时间扑上来。”
